观音菩萨的八个教法(图)
      摘自:《冈波巴大师全集·珍珠之鬘》 
      制作:道德网 
        
      
        
        沙弥于是就向观音菩萨问道说: 
      何为诸法本? 
        何者作障难? 
        于何作精勤? 
        诸见何为胜? 
        识聚知多少? 
        以何圆资粮? 
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1.什么是一切诸法的根本? 
2.什么会作修法的障碍? 
3.要在哪一方面作精进? 
4.在各种见解当中,哪一样是最重要的? 
5.“识”,一共有多少种类? 
6.依靠什么可以圆满(菩提)资粮? | 
         
       
        观音菩萨是这样回答他的: 
      菩提心者诸法本; 
        微细异熟亦为障; 
        精勤当于业因果; 
        诸见之中正见胜; 
        识聚说六亦说八, 
        摄则唯归一识聚, 
        譬如拘猿于一堡; 
        以大智度圆资粮。 
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1.“菩提心”是一切诸法的根本; 
2.即便是最极微细的“异熟果报”,也可来作修行的障碍; 
3.应在“业、因、果”方面,勤作精进; 
4.在各种见解当中,“正见”是最重要的; 
5.“识”,即可说成有六类,也可说成有八类,但若总而言之“识”,也可说只有一类——打个比方说,这就像是把(几个)猿猴,拘入(一个)城堡一样; 
6.依靠大智度“般若波罗蜜多”,可以圆满(菩提)资粮。  | 
         
       
        
        东方阳熹释义: 
        微细异熟亦为障:人们色见声闻和觉受到的一切,以及微细的思想意识皆属于觉悟和解脱的障碍,因为这些对于凡众来说,皆属于异熟识的范畴。 
        精勤当于业因果:佛陀云:“一切众生系属于业,依止于业”。由此可知,众生的一切存在皆属于业、因、果,人们精勤的修治身心,即是“精勤当于业因果”。 
        识聚说六亦说八,摄则唯归一识聚,譬如拘猿于一堡:眼耳鼻舌身意为六识,加之末那识、阿赖耶识,为八识。也就是说,无论是六识,还是八识,归根结底都是一心所生,人们若是降服了自心,就如同把六耳猕猴擒住了一样(擒贼先擒王),一切就都降服了。  
        
        注:青绿色字体为东方阳熹的注释。 
      上传日期:2019.6.11 
          
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