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道德经-道德本意》第十八章
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上一页  返回目录  下一页 
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文字版:第十八章 
          大道废1,有仁义㈠;智慧出,有大伪2㈡;六亲3不和,有孝慈㈢;国家昏乱4,有忠臣㈣。 
          章旨: 
          本文是对前一章节的进一步论证和补充,指出天下失之根本和绝对的真理,才会产生形式上的手段和方法,而任何形式上的方法都是辩证和相对的,有正面的作用,就会有负面的作用,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。 
          词义: 
          1废:荒废,废弃。 
          2伪:伪装,欺诈。 
          3六亲:古指父、母、兄、弟、妻、子;泛指家庭亲属。 
          4昏乱:昏庸无道,政治混乱。 
          句解: 
          ㈠大道废,有仁义:人类迷失大道(宇宙人生的根本),才会有仁义的出现。 
          因为道是永恒的存在,不生不灭,不兴不衰,所以大道自身没有荒废而言。这里的废,指的是人类迷失大道。 
          大道是天地万物的根本,生命的本质,人类失之根本,必然迷于形式,由此就会产生出无尽的私欲和邪恶。 
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声 明 
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1.以上各篇文章的一切权利保留。 
                    2.以上各篇文章仅限于浏览此网站的读者下载和阅读。 
                    3.有意转发、转载、翻译以上文章的组织或个人,须经本人同意。 
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谢谢您的阅读,祝您合家幸福,吉祥如意! 
                   |